对于进口药品进入中国,大体有两条渠道:国际多中心和进口注册。你说的那两类试验对应的应该就是这两条渠道。

前一条渠道主要用于国外还没上市的,而又很有潜力的品种,但是数据怎么使用,其实一直不明确,在2015年出台专门的指南,在经过申请获批的前提下可以开展国际多中心,尽管当时临床审评需要一年多,但是还是有助于规范进口产品的快速上市,好处是相对来说上市快,坏处是需要占用的审评资源和医疗资源比较多。

后一条渠道一般是针对国外已经上市的产品,做一些PK试验之类,好处是相对来说审评难度较低,坏处是上市慢。

对于国际多中心,CFDA也多次强调中国病人数据充足性的重要。所以没有中国病人的国际多中心想获得CFDA批准还是很难的。那个征集意见稿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将国际多中心放宽到早期临床,不再局限于二三期,当然,这个对审评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。对于您说的那个,相当于老人老办法,新人新办法。

Categories:

Tag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