焦虑是一个被现代人反复提及的词语,这个词语在一直岁月静好的仿制药市场,被体会的尤为真切,我们常说的医药战场的三大影响因素:监管政策,支付政策,资本爸爸,对于仿制药分战场来说,近几年基本都是坏消息。

监管政策自不多说,一致性评价和两票制让仿制药企业从研发到销售人员心头为之一紧;支付政策从“4+7”到火速的“4+7”扩围,招标结果让仿制药企业老板使劲摸了摸口袋里的钢镚,销售人员纷纷开始寻找新的诗和远方;资本市场从国外如TEVA的股票走向到国内的仿制药概念股的市盈率走向也是越来越不给力。该来的总是要来的。

除了外围因素,身处战场中的标杆人物孙飘扬总10月9号的一句:“在去年夏天,恒瑞已经停掉一般仿制药的项目,只做创新药和有核心价值的高端仿制药。”让战场中人解读和联想出了无数个版本。尽管仿制药依然为其收入主力,但是在创新一哥站稳的恒瑞的表态颇有上岸后的壮志豪情,只是这种豪情让还没完全上岸的小伙伴更加更加焦虑和郁闷。

不过我们也注意到了同在10月9号,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了首批33种“国家鼓励仿制药目录”,如同黑暗屋子里透出的一点光。考虑到FDA态度和监管是中国医药监管体系的风向标。有必要稍微了解一下FDA最近对于仿制药的监管思路。

与“国家鼓励仿制药目录”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FDA从2017年底开始发布的《List of Off-Patent, Off-Exclusivity Drugs without an Approved Generic》,长长的名单根据品种的情况分成了两部分,并且每半年更新一次。FDA在2017年发布了《药品竞争行动计划》(Drug Competition Action Plan),同年发布了《竞争仿制疗法》(Competitive Generic Therapies,CGT)的指导草案,该草案规定如果在FDA“橙皮书”(收录经治疗等效性评价批准的药品)中只有不超过一种已批准药物,这种药物被认为仿制药竞争不充分。提交此类药物的仿制药申请可以获得CGT资格认定(目前已有近200个项目获得该认定)。CGT认定为申请者提供诸多早期好处,包括与FDA共同召开产品开发会议,讨论在研究设计或替代方案等方面可能遇到的科学议题。这些早期好处还有助于减少审查周期数,缩短获批所需的时间。对于该CGT的首个获批ANDA,在符合其他条件的情况下,申请者可获得180天的市场独占权。相信中国未来的仿制药政策一定也是连环拳,我们一起准备。

焦虑如斯,何以解忧,仿制药市场是不可能消失的,专注和差异化定位,相信会得到市场狠狠的奖励。或者抬头看看别人家的新药是怎么做的,或许你会发现新的自己。

Categories:

Tags: